篩選

亞冠賽側記—該給台灣球員多點掌聲

作者: ‧ 2017年11月24日 10:11
亞冠賽台灣代表隊。(特派記者侯禕縉/東京現場拍攝)
亞冠賽台灣代表隊。(特派記者侯禕縉/東京現場拍攝)
踏上巨蛋,對多數亞冠賽台灣球員來說,以人工草皮為主的內野還是頭一次見,仰臥天空,取而代之是巨蛋雪白的屋頂,看著這群年輕小將讚嘆不已的眼神。「原來,這就是巨蛋。」

2017亞洲職棒冠軍爭霸賽落幕,台灣在預賽兩戰分別以0比1、2比8敗給韓國、日本,提前結束亞冠賽之旅。對多數台灣選手來說,都是首次踏進東京巨蛋,只靠1天練習就必須上場征戰,即便結果不理想,但在日本這7天的改變,相信他們有資格為自己贏得掌聲。

在東京巨蛋裡,僅4個壘包附近與投手丘有紅土覆蓋,其餘皆是人工草皮。首日練習,台灣投手正進行下丘守備訓練,旅日投手陳冠宇腳步卻較一般人不同,他不斷提醒隊友,該怎麼去適應人工草皮。


陳冠宇。(資料照,特派記者侯禕縉/東京現場拍攝)

「你要小碎步才不會打滑跌倒。」陳冠宇說,這一句話就證明外卡選他的重要。台灣場地內野多以紅土為主,只要有點不平,打過球的都知道,時時刻刻心中都會想著「會不會等等不規則彈跳?」猶豫心態之間,也增加球員失誤率。

除陳冠宇外,陽岱鋼也是本次亞冠賽外卡之一,加上符合資格的吳念庭,剛好1投1內1外,靠著他們3個在日本打球經驗,幫助台灣選手盡快適應巨蛋。

在巨蛋平整場地守2場的結果是什麼?雖然樣本數不多,但台灣是亞冠賽3國球隊中唯一1支0失誤的隊伍。我們守備差嗎?沒有,只要能給我們好的場地,球員自然能建立守備信心,就像這次亞冠賽一樣,到打擊練習時,還沒輪到的組別,都持續在巨蛋場上適應球的飛行、滾動。

我不看好這次台灣能贏球,內心卻盼望著奇蹟,16日賽前最後1次練習,台灣選手漸入佳境,特別是熱身賽對千葉羅德海洋3場12支1的王柏融,幾度都能將球扛出右外野,朱育賢、蘇智傑、陳子豪與詹子賢等人都能順利將球「拉」出牆。對韓國我們派出陳冠宇,一旦擲骰子骰到6,加上這群猛砲,一定有機會贏球。


王柏融。(資料照,特派記者侯禕縉/東京現場拍攝)

事實和我預期相反,陳冠宇力投5.2局只失1分,完全燃燒小宇宙,但我們自豪的打線,卻是1分未得。問我看到了什麼,從場上的自信不足,影響到打者揮擊策略,拋棄自己原先最自豪的武器,我看到我們未戰先敗。

「放大自己的優點,相信自己。」這道理誰都知道,但台灣棒球往往對上日、韓,都有著非贏不可卻又認為對手比自己好的心態。如果問這次台灣去亞冠賽是去學習經驗還是想拿冠軍,我認為,都選了陳禹勳當作外卡,沒有人不想贏球。

但往往我們認為對手比自己強,漸漸就忘記自己原有的風格,不只是17日對韓國,包括18日對日本,攻擊上台灣球員完全放不開,得點圈打擊率在直到對日本最後1局前是8打數0安打。

觀察台灣打者出了什麼問題,以朱育賢來看,雖然他在最後敲出全壘打,幫台灣得到第1分,但他這次亞冠賽只要能把球打入場內,清一色落在反方向,對這名單季27轟有20轟會飛向中、右外野的強打來說,連2戰無拉打的球幾乎不可能。


朱育賢。(資料照,特派記者侯禕縉/東京現場拍攝)

太想著摸到球,這是台灣打者亞冠賽呈現出來的樣貌,在中職只有4隊下,彼此都很熟悉,自然不會特別對揮棒做改變,但這次面對日、韓強投,已經習慣全力揮擊的台灣球員,反而被迷惘。

總教練洪一中說過:「日本一堆打者都握短棒,我們都沒這種打者。」陳傑憲和王柏融,是我看到在這次亞冠賽少數能貫徹自己揮擊的台灣選手,穿上國家隊戰袍後,沒有人比這群人還更想表現,但帶來的卻只是壓力。


洪一中。(資料照,特派記者侯禕縉/東京現場拍攝)

亞冠賽是為2020年東京奧運所舉辦的熱身賽,經過這2場對韓國、日本比賽後,比起往年國際賽,這次相信不管是我或大眾,都不會去責備這群小將,實力真的不會差到哪裡,就像王鴻程所說:「這次我是來證明自己。」怎麼去克服恐韓、恐日症,也許社會大眾應該在比賽開打前多給點信心,畢竟在這麼惡劣的環境,能跟日韓抗衡已經不簡單,何不多一些正向力量,讓球員更有自信去面對強敵,倒下了,沒關係,有我們。

(編輯:許德霖)

如果你喜歡我們的分享和文章,請幫我們按個讚

焦點文章 Focus Article 看更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