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俊秀。(候子旅攝 Voyage avec Yves)
原文經麥卡貝Sports授權刊登
作者:康士坦丁
去年(2016),堪稱中華職棒的打擊紀錄年,多項打擊紀錄被翻新推高,讓聯盟用球及裁判的好球帶受到相當大的質疑。我們也在去年球季末期比較聯盟打者成績的變化,來分析這些狀況。今年再來回顧檢視一下,2017年又有些什麼不同的光景?
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先回顧一下去年的分析文章【2016年9月3日: 華麗煙火秀 – 中職打擊大爆發的因與果】
為了延續去年做過的區隔比較,我們延續相同的標準,先以較為寬鬆的打席標準:每場1.5個打席,也就是全年180個打席為第一步的篩選條件,再將篩選出來的球員大致區分為幾個等級,以OPS+為區分標準:
S級:OPS+ > 120 A級:120 > OPS+ > 100 B級:100 > OPS+ > 80 C級:OPS+ < 80
同樣再次強調,這個分級只是為了做區隔比較,並不是要為球員貼標籤。實際上這種區分相當粗略,也不含有守備能力、跑壘觀念…等其他層面,所以絕對不代表球員個人價值。
去年我們做過2015年和2016年的分級表比較,今年我們更詳盡的把這兩年所有符合資格的打者成績全部都列出來。全部列在一起的話資料表格會有點長,所以下面我們會把四個級距的打者成績圖表全部分開列出來供大家參考,後面再來分析一下數字背後可能傳達的意涵。
首先先來看看影響球隊戰績最重要的S級打者有哪些人,以及這兩年的成績變化:
S級:OPS+ > 120
首先,去年(2016)聯盟平均OPS為0.851,今年(2017)聯盟平均OPS只有0.799,所以我們第一個可以發現的是,在相同區間的OPS+之中,去年(2016)打者的OPS都比今年(2017)要來得高。也就是說,某些球員的OPS+或許有些起伏,可能是受到聯盟整體平均OPS的影響。舉例來說:陳俊秀在2016年和2017年的OPS分是0.948和0.947,維持的非常穩定,但是OPS+卻從去年的120.9提到升今年的135.8。
當然,「聯盟平均成績」可能受到一些外力的影響,例如這幾年國內外都相當熱門的話題:「彈力球」,或是主審好球帶的大小,所以嚴格來說,在聯盟整體OPS下降時還能維持差不多的水準,相對而言其實也就是一種「進步」,這也正是OPS+反應出來的意義。
第二個特點就是「新人輩出」。今年在OPS+120以上的S級距中,出現了許多「新鮮人」,包括蘇智傑、詹子賢、陳傑憲、陳品捷等人。還有不算新人,但是總算健康出賽打席數足夠的藍寅倫,也擠進了S級距之列。不算很菜但絕對算是「新世代球員」的陳子豪,去年生涯OPS+首次達到125.8之後,今年再更進一步站上153.6之列,也建立起新世代強打少年的招牌。
其他A、B、C級打者及成績也分列於下,供大家參考:
A級:120 > OPS+ > 100
B級:100 > OPS+ > 80
C級:OPS+ < 80
當然每個打者都會有個人不同的狀況,只是我們想要看看整體的狀況,就必須以普遍現象來討論。所以下一步我們也和去年一樣,把這四個級距的打者成績分別統計出來,看看不同級距的打者在這兩年的打擊成績有沒有什麼特別的變化。
和超級打者年的去年相較,今年的打擊成績果然是全面性的下修,除此之外,還有幾個比較特別值得注意的地方:
第一點、S級打者下修的狀況較為「平均」,在打擊率、上壘率和長打率(及純長打率)上幾乎都是7~8%左右的下修幅度,但是在A、B級的打者在長打率和純長打率的下修幅度都較打擊率及上壘率更為明顯。這個現象可以解釋為:和去年相較之下,今年S級打者被吃掉的安打和長打差不多,而且可能因為這些打者的長打比例本來就相對較高,所以打擊率和純長打率的影響大致相彷。相對而言,A、B級的打者今年被吃掉的安打有相當大的比例是長打,而且這些打者原本的長打比例可能相對較低,所以純長打率受到影響就會明顯較大。
再更簡單的直接換成場上的狀況來說:S級打者去年打出的全壘打,今年還是有能力扛出牆,但是場內的長打可能會變短程安打,甚至被吃掉沒收;而A、B級的打者有很多去年是全壘打的球,在今年都出不去了,留在場內的結果可能有一部份變中長程安打、還有一部份就被守備吃掉了。
其次有一個相當特別的現象,在各項打擊數據全面下修的同時,OPS+在80以下的C級打者卻在長打及純長打率方面卻不降反升。我的推測是:因為這個層級的打者本來的長打比例就相對較低,去年讓打擊全面爆發的因素也沒有讓他們受益太多,加上今年各隊都有相當程度的「換血」,新人較為生澀的守備可能在這裏也發生了點「效應」。於是在基準本來就相對較低的C級打者群中,長打率就出現了微幅的成長現象。
(照片來源:候子旅攝 Voyage avec Yves)
還記得去年我們分析完之後大概的下了一個結論:
一般而言,造成一位選手打擊優劣區分的主要原因,不外有三:其一是擊球力量;其二是擊球點的掌握;其三是揮棒速度。中低階的打者之所以無法提升,就是因為三者能力都略嫌不足,加上今年其實許多本土投手的球速也都相當不錯,動輒145~150的球速已不算少見。所以即便球的彈性較佳,中低階打者的力量不足,頂多打到牆邊還是會被野手沒收;即便好球帶大幅縮小,無法有效掌握擊球點,頂多降低一些三振率,還是無法在打擊上獲得優勢。
再比對今年各項成績下修的現象來看,這兩年打擊狀況的起伏似乎指向了同一個原因,就是那個聯盟絕對不肯承認的球的問題。
不過絕對也不能忽視個別球員的努力,例如在「疑似」使用彈性系數較為正常的今年,王柏融、陳子豪、林益全等人的OPS依舊硬是繼續成長。
影響球員狀況起伏的原因當然非常多,個人的調整問題、受傷問題、球隊的規劃、…,今年更有部份球員受到出征WBC的影響。所以當然絕不能把個人的打擊狀況完全歸咎於其他外在因素,例如:球的彈性、裁判的好球帶…等等。但是如果整個聯盟有著明顯的群體修正的趨勢,那還是不是單純的球員個人問題,恐怕就值得好好思考一下了!
作者:康士坦丁
去年(2016),堪稱中華職棒的打擊紀錄年,多項打擊紀錄被翻新推高,讓聯盟用球及裁判的好球帶受到相當大的質疑。我們也在去年球季末期比較聯盟打者成績的變化,來分析這些狀況。今年再來回顧檢視一下,2017年又有些什麼不同的光景?
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先回顧一下去年的分析文章【2016年9月3日: 華麗煙火秀 – 中職打擊大爆發的因與果】
為了延續去年做過的區隔比較,我們延續相同的標準,先以較為寬鬆的打席標準:每場1.5個打席,也就是全年180個打席為第一步的篩選條件,再將篩選出來的球員大致區分為幾個等級,以OPS+為區分標準:
S級:OPS+ > 120 A級:120 > OPS+ > 100 B級:100 > OPS+ > 80 C級:OPS+ < 80
同樣再次強調,這個分級只是為了做區隔比較,並不是要為球員貼標籤。實際上這種區分相當粗略,也不含有守備能力、跑壘觀念…等其他層面,所以絕對不代表球員個人價值。
去年我們做過2015年和2016年的分級表比較,今年我們更詳盡的把這兩年所有符合資格的打者成績全部都列出來。全部列在一起的話資料表格會有點長,所以下面我們會把四個級距的打者成績圖表全部分開列出來供大家參考,後面再來分析一下數字背後可能傳達的意涵。
首先先來看看影響球隊戰績最重要的S級打者有哪些人,以及這兩年的成績變化:
S級:OPS+ > 120
首先,去年(2016)聯盟平均OPS為0.851,今年(2017)聯盟平均OPS只有0.799,所以我們第一個可以發現的是,在相同區間的OPS+之中,去年(2016)打者的OPS都比今年(2017)要來得高。也就是說,某些球員的OPS+或許有些起伏,可能是受到聯盟整體平均OPS的影響。舉例來說:陳俊秀在2016年和2017年的OPS分是0.948和0.947,維持的非常穩定,但是OPS+卻從去年的120.9提到升今年的135.8。
當然,「聯盟平均成績」可能受到一些外力的影響,例如這幾年國內外都相當熱門的話題:「彈力球」,或是主審好球帶的大小,所以嚴格來說,在聯盟整體OPS下降時還能維持差不多的水準,相對而言其實也就是一種「進步」,這也正是OPS+反應出來的意義。
第二個特點就是「新人輩出」。今年在OPS+120以上的S級距中,出現了許多「新鮮人」,包括蘇智傑、詹子賢、陳傑憲、陳品捷等人。還有不算新人,但是總算健康出賽打席數足夠的藍寅倫,也擠進了S級距之列。不算很菜但絕對算是「新世代球員」的陳子豪,去年生涯OPS+首次達到125.8之後,今年再更進一步站上153.6之列,也建立起新世代強打少年的招牌。
其他A、B、C級打者及成績也分列於下,供大家參考:
A級:120 > OPS+ > 100
B級:100 > OPS+ > 80
C級:OPS+ < 80
當然每個打者都會有個人不同的狀況,只是我們想要看看整體的狀況,就必須以普遍現象來討論。所以下一步我們也和去年一樣,把這四個級距的打者成績分別統計出來,看看不同級距的打者在這兩年的打擊成績有沒有什麼特別的變化。
和超級打者年的去年相較,今年的打擊成績果然是全面性的下修,除此之外,還有幾個比較特別值得注意的地方:
第一點、S級打者下修的狀況較為「平均」,在打擊率、上壘率和長打率(及純長打率)上幾乎都是7~8%左右的下修幅度,但是在A、B級的打者在長打率和純長打率的下修幅度都較打擊率及上壘率更為明顯。這個現象可以解釋為:和去年相較之下,今年S級打者被吃掉的安打和長打差不多,而且可能因為這些打者的長打比例本來就相對較高,所以打擊率和純長打率的影響大致相彷。相對而言,A、B級的打者今年被吃掉的安打有相當大的比例是長打,而且這些打者原本的長打比例可能相對較低,所以純長打率受到影響就會明顯較大。
再更簡單的直接換成場上的狀況來說:S級打者去年打出的全壘打,今年還是有能力扛出牆,但是場內的長打可能會變短程安打,甚至被吃掉沒收;而A、B級的打者有很多去年是全壘打的球,在今年都出不去了,留在場內的結果可能有一部份變中長程安打、還有一部份就被守備吃掉了。
其次有一個相當特別的現象,在各項打擊數據全面下修的同時,OPS+在80以下的C級打者卻在長打及純長打率方面卻不降反升。我的推測是:因為這個層級的打者本來的長打比例就相對較低,去年讓打擊全面爆發的因素也沒有讓他們受益太多,加上今年各隊都有相當程度的「換血」,新人較為生澀的守備可能在這裏也發生了點「效應」。於是在基準本來就相對較低的C級打者群中,長打率就出現了微幅的成長現象。
(照片來源:候子旅攝 Voyage avec Yves)
還記得去年我們分析完之後大概的下了一個結論:
一般而言,造成一位選手打擊優劣區分的主要原因,不外有三:其一是擊球力量;其二是擊球點的掌握;其三是揮棒速度。中低階的打者之所以無法提升,就是因為三者能力都略嫌不足,加上今年其實許多本土投手的球速也都相當不錯,動輒145~150的球速已不算少見。所以即便球的彈性較佳,中低階打者的力量不足,頂多打到牆邊還是會被野手沒收;即便好球帶大幅縮小,無法有效掌握擊球點,頂多降低一些三振率,還是無法在打擊上獲得優勢。
再比對今年各項成績下修的現象來看,這兩年打擊狀況的起伏似乎指向了同一個原因,就是那個聯盟絕對不肯承認的球的問題。
不過絕對也不能忽視個別球員的努力,例如在「疑似」使用彈性系數較為正常的今年,王柏融、陳子豪、林益全等人的OPS依舊硬是繼續成長。
影響球員狀況起伏的原因當然非常多,個人的調整問題、受傷問題、球隊的規劃、…,今年更有部份球員受到出征WBC的影響。所以當然絕不能把個人的打擊狀況完全歸咎於其他外在因素,例如:球的彈性、裁判的好球帶…等等。但是如果整個聯盟有著明顯的群體修正的趨勢,那還是不是單純的球員個人問題,恐怕就值得好好思考一下了!
相關新聞 Related Article
2017年12月06日 22:33
曾陶鎔4支長打 中職退日職西軍躍升冬盟第3
中職聯隊6日與日職西軍在冬季聯盟的交手形成打擊惡鬥,日職西軍先發中村晨先發未滿3局狂送7次四壞球,而中職則是全場發生5次守備失誤,不過在冬盟低迷已久的曾陶鎔終於復活,單場4支4包括1發陽春砲,幫中職13比7擊敗日職西軍,戰績躍升至第3。- 林哲瑄與跑者貼身互動 腳傷復原狀況...2017年12月06日 22:06
- 成德1分淘汰東石 南英許汎宇4打點定...2017年12月06日 21:18
- 挨轟後敲勝利打點 穀保林奕豪:我只...2017年12月06日 20:48
- 完封大成 北科附工黃震東:是教練拉...2017年12月06日 20:00
- 嚴禁抽菸喝酒 仙台育英棒球部無限期...2017年12月06日 18:35
- 微調投球姿勢 林子崴:姿勢不對更傷...2017年12月06日 18:04
- 鶯歌延長勝秀峰 16強戰將三度對決2017年12月06日 17:55
- 諸羅山少棒開幕日 將挑戰連續傳球金...2017年12月06日 17:13
- 諸羅山少棒16日開幕 日本京都近7年奪...2017年12月06日 16:59
最新文章 Newest Article
2017年12月06日 22:33
曾陶鎔4支長打 中職退日職西軍躍升冬盟第3
中職聯隊6日與日職西軍在冬季聯盟的交手形成打擊惡鬥,日職西軍先發中村晨先發未滿3局狂送7次四壞球,而中職則是全場發生5次守備失誤,不過在冬盟低迷已久的曾陶鎔終於復活,單場4支4包括1發陽春砲,幫中職13比7擊敗日職西軍,戰績躍升至第3。- 林哲瑄與跑者貼身互動 腳傷復原狀況...2017年12月06日 22:06
- 成德1分淘汰東石 南英許汎宇4打點定...2017年12月06日 21:18
- 挨轟後敲勝利打點 穀保林奕豪:我只...2017年12月06日 20:48
- 完封大成 北科附工黃震東:是教練拉...2017年12月06日 20:00
- 推廣足球報導 亞足聯催生亞洲足球記...2017年12月06日 18:59
- 強勢挑戰公開一級戰場 中州預賽4連勝2017年12月06日 18:51
- 嚴禁抽菸喝酒 仙台育英棒球部無限期...2017年12月06日 18:35
- 微調投球姿勢 林子崴:姿勢不對更傷...2017年12月06日 18:04
- 鶯歌延長勝秀峰 16強戰將三度對決2017年12月06日 1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