篩選

聊聊投球|曹竣揚

作者: ‧ 2018年05月01日 11:55
曹竣揚。(MyVoice提供)
曹竣揚。(MyVoice提供)
原文經MyVoice授權刊登

作者:曹竣揚

在所有球類運動中,唯一由守備方持球的就是棒球。從這邊就能看出「投球」這項技藝就是棒球裡的主宰。也因為投球佔比賽的重要性太大了,不管是看門道、或是看熱鬧的球迷對於投球都有不同的想像。那麼,我們來聊聊投球吧!其實關於投球有一個一字訣,不過我先不說破,就讓你們慢慢從文中體會。我會把關於這場鬥智又鬥力的遊戲中,我懂的一切都教給你。

一個好的先發投手,追求的目標很簡單,投得長、失分少。很剛好的是,對手打線裡面也都排滿了阻撓你達成這兩項目標的人。常看棒球的球迷都曉得,打者幾乎分成兩種類型—喜歡纏鬥、消耗投手用球數,但也影響了自己長打能力的短程安打型,以及放手去攻擊、追求一棒造成對手重傷害的長打型。這兩種類型在我投球生涯中,有兩個我印象最深刻的人物。

陳瑞振,他不是一支大砲,但他的攻擊策略就是界外、界外、界外,再慢慢等你一個失投,可能就被打成安打。關於前面提到投得長這部分,他就是最大的阻礙。以現代棒球對於投手分工的安排,投手吃下7局,再讓體力充沛、同時也是牛棚裡最能壓制對手的1、2個投手來封鎖對手,是對守護戰局最穩的做法。那如果投手只能投滿五局,球隊需要動用3、4個救援投手,自然比賽的變數就會變大。能不能幫球隊多投幾局,是我個人在球員生涯中,比較在意的地方。那像陳瑞振這樣的打者,假設在他狀況最好的日子,我們說一個打席8球好了,三次對戰下來就花了我24球,這樣你就知道,他是多大的麻煩。更何況我記得這只是打線中其中的一個人。

林智勝,在我球員生涯中,我對他的對戰數據一直都佔下風。他就是屬於那種一棒打出去,馬上對你造成傷害的球員。但說實話,如果你有辦法壓制住像陳瑞振那種想辦法拚上壘的打者,偶爾被大砲型敲一支全壘打出去,雖然是失分了沒錯,但是至少傷害還在接受範圍內,而且他對你的用球數並不太會有影響。所以在單純投打對決的考量,大砲型是我比較不擔心的。但是如果把我人身安全考量進去,這種全力揮擊的打者打出來的強襲球才是最讓我感到害怕的吧!

但也不是每個打者都能照二分法來區分,有些能力在這樣的分類方法之上的打者,就會變成我們的惡夢。有幾個我沒機會對決到,而我覺得非常特別、現在正在職棒場上發光發熱的打者。就拿王柏融來說吧,打擊率超過四成、200安,在我的觀察之中,受惠於他動作並不大、但後段卻有很好加速的揮棒,他幾乎沒什麼球打不到,而且能兼顧短程安打和長程火力。還有蔣智賢,去年完整球季觀察下來,他的打擊幾乎和柏融不相上下。雖然打擊率沒有維持得那麼好,但是他的揮棒力量釋放得更好,也帶來更好的長打表現。更難能可貴的是,他狀況維持得很平穩,沒有明顯的高低潮,這可能是職業運動員中最難表現出的特質—穩定。

最後一種情況,這種打者不屬於任何分類,但他就是特別能夠對付特定的投手。這是一種很玄妙的感覺,沒有特別的解釋,但又普遍存在職棒場上的一種現象。日本話叫作「相性」。有點一物剋一物的這種感覺,有些打者遇到特定的投手就是沒辦法,那反過來,投手反被某幾個打者吃死死也很多例子。

前面提到這麼多厲害的棒子,那我們投手要怎麼辦?不必擔心,他們即將陷入一場我們和捕手精心策劃的大騙局。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每天作戰的準備從研究對手開始。扣掉那些已經很熟悉的對手,對方的order(攻守名單)上就可能有前面提到的,專門派上場來剋我的打者。因此從影片、數據中研究打者的攻擊熱區、擅長的球種等等習性,就能夠事先防範那些主將之外的刺客。另外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事前模擬比賽上的狀況,球迷應該常聽到主播說:「不到兩人出局三壘有跑者,投手現在很需要拿出三振能力」、「一出局滿壘,第一志願就是讓打者打出滾地球造成雙殺」等等的,很熟悉的句子吧?但是這不是你們所想的那麼容易的!每個打者擅打的球都不太一樣,那麼每個打者容易揮空、或擊出滾地球的球種和位置當然也都不會一樣,而這些資訊是需要在準備比賽時就研究出來的。在比賽前先防範未然,就是我們守住戰局的第一步。

「知彼」的部分大概結束,那現在我們來「知己」!牛棚練投,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步驟,不僅讓你知道今天各個球種的狀況,也能讓捕手在比賽中的配球更有把握,而不會正中對手下懷。在練投時就狀況很好的球種,自然會在比賽中被倚重,這是很直觀的想法。但是在牛棚比較丟不出來的變化球呢?有些年輕的投捕搭檔會就此封印這個球種,這是非常不智慧的行為。我認為,比賽上了丘和丟牛棚的狀況自然有正向關係,但也不應該因噎廢食。好的先發投手在他長達6、7局的工作中,除了懂得節用體力,還要學著找回他迷航的變化球。當然不是說在滿壘的時候試丟啦!例如每局的第一球、或是球數絕對領先的時候小試幾球,有可能就多了一樣武器,也會大幅增加信心。就算變化幅度真的不行,或是沒辦法控在想要的位置,最少最少也能夠讓打者增加戒心。光是讓打者知道他要再多對付一種球,就足夠擾亂他了。由此可見,投捕的溝通是不可或缺的。也許,投手自己覺得發揮不完全的球種,在捕手眼中卻有著球種搭配中不一樣的價值,反之亦然。如果投捕溝通得不好,也許打者就抓著一顆半吊子的變化球打,或白白浪費一顆堪用的變化球了。

那麼,現在就進入最緊張刺激的時刻―場上的對決了。投手擁有這麼多的球種,以及一個3D立體的好球帶,為的就是讓打者料想不到來球。這時候捕手就是最重要的角色,而靈活的配球往往就是一個打席的關鍵。我自己是屬於主導性比較沒那麼強的投手,幾乎都會照著捕手的指示丟球。所以我最怕遇到配球死腦筋的捕手了,講白的,有些配球的套路大概再幾十年前是很猛的招,蹦(直球)、蹦(直球)、輪(變化球),外角外角塞內角什麼的。但是都圍繞著這些常理出招,打者也是很容易猜透的。雖然這個道理幾乎大家都懂,但是能夠在危急時刻來一顆出奇不意的球的投捕搭檔,就可以讓自己在投打的戰爭當中,成為勝利的一方。

讀到這邊,我想聰明的球迷也可以發現前面提到的戰略好像都少了一個關鍵。沒錯,一字訣已經呼之欲出了,就是「準」。我們從小到大學習了多少棒球觀念、投球姿勢、守備的處理,但是到了競技的場上,反而需要化繁為簡,用最簡單的概念,來做一件最困難的事。控球,就是投手的命脈。有時候常常看到在滿球數、或是三壘有人的狀況下,投手只能不斷的催出他的火球往中間丟。你會問:「怎麼不釣一顆變化球?」殊不知,要是沒進到好球帶呢?或是落地後捕手擋不住呢?在控球能力不到頂尖的情況下,投捕搭擋只能依靠速球,靠著打者對變化球的預期心理而產生的一點點遲疑,看能不能造成揮空或不營養的擊球。

有準確的控球,可能就能在滿球數時釣一釣陳瑞振;或許林智勝就看不到任何一顆他能大棒轟出牆的球;再厲害的柏融、智賢也不會每次都安打。總而言之,只要相信賽前做的功課和捕手的配球,甩掉壓力和懷疑,帶著自信往捕手手套催落去,連投三場完封勝也不是夢!
 

如果你喜歡我們的分享和文章,請幫我們按個讚

焦點文章 Focus Article 看更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