篩選

從Ottavino看科技協助投球訓練(上)

作者:賴意文 ‧ 2019年01月27日 15:55
Adam Ottavino。(資料照。駐美特派王啟恩/丹佛拍攝)
Adam Ottavino。(資料照。駐美特派王啟恩/丹佛拍攝)

在今年這個相對冷清的自由球員市場上,後援投手Adam Ottavino製造了不少新聞,包括宣稱自己對上傳奇球星Babe Ruth能每次都將他三振,最終與紐約洋基簽下3年總值2700萬美元(約8.3億新台幣)合約,並將成為洋基隊史第1個使用0號當作背號的球員。但1年前,他有其他的事情要擔心。

2017年球季,31歲的科羅拉多洛磯後援投手Ottavino投出除了新人年與只投了10.1局的2015年外生涯最差的自責分率5.06、FIP(與防守無關的投球)5.16成績,打者對他打出.786的OPS(上壘率加長打率),也是他新人年與2015年外最差表現,平均每9局投出6.6次四壞更是生涯第1次超過4.0次。

據Ottavino本人的說法,2017年從數據上發現打者開始不追打他引誘性的滑球,他知道自己需要一個有更多時間看起來像速球的切球或高速滑球用以欺敵,連結自己的速球與原本速度較慢、變化較大的滑球。

這不是什麼新奇的概念,許多投手都會嘗試增加新武器,不過對Ottavino來說「幸運」的是,與以往相比現在有了可能更為有效的方式。

那年冬天Ottavino在Driveline棒球學校待了1週,學習一些相關知識後,回家自己買了各種器材,包括假設在捕手後方,容易拆裝,可偵測球速、轉速、位移等資料的Rapsodo系統,以及用來拍攝自己投球機制,包括握球的手指動作的高速攝影機系統。在這些工具的幫助下,他練出了符合自己需要的高速滑球。

從Ottavino在2018年球季繳出的成績來看,最後的結果可說是相當有效。平均每9局雖然還是投出4.2次四壞,但已大幅下降,而且平均每9局飆出生涯新高13.0次三振。他的自責分率降到2.43,比聯盟平均好93%生涯最佳,FIP也降到2.74,都是2015年外生涯最佳。

另一個類似的例子是克里夫蘭印地安人先發投手Trevor Bauer,2017年球季結束後,他研究了自己各種球路資料,認為自己需要對原有的變速球做出調整,並且多練1顆滑球。同樣藉由科技的幫助,他在2018年帶著新練的滑球與調整後的變速球上陣。

練新球路不是新鮮事,每年春訓都常看到有投手說自己在嘗試什麼新球路,也有投手將成功歸功於在球路上做出的調整。但是過往只能憑感覺加上旁人的觀察、打者的反應調整,如今藉由科技的輔助,投手可以知道自己整體球路的特性,找出自己的不足,設計出適合自己的新球路或改造原有球路。

更重要的是練投時每投出1球,投手就可以立刻得知這球的速度、軌跡、轉速、轉向、位移是否達到設定的目標,同時對照錄下的投球動作研究怎麼調整可以更趨近設定的目標。

球速、軌跡、轉速、轉向、位移這些數據對球員本身來說或許沒有太大的意義,絕對的轉速、位移數字高低也不代表球路優劣,但利用這些科技的意義在於教練有實際的資料讓球員理解為什麼要這麼做,每次的調整球員都可以在資料上看到變化,而不再只是瞎子摸象。

而藉由分析大量數據得出的資料,有助於理解怎樣的投手搭配怎樣的球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對上怎樣的打者投在什麼地方最有效,在訓練上教練與投手可以朝這些設定的目標努力,在未達目標時立刻做出調整。

所有大聯盟球隊都在不同程度上利用這些科技,這些應用本身都是球隊的機密,或許某些球隊有不為人知的分析方式、應用方式,對於這些資料有不同的理解,這些都不可能公諸於世,但透過Driveline這一類私人棒球學校以及球員本身的嘗試,讓球迷可以一窺這些科技可能為棒球、為球員的訓練、養成帶來的改變。

 

如果你喜歡我們的分享和文章,請幫我們按個讚

焦點文章 Focus Article 看更多


TOP